铅酸蓄电池修复行业现状
2016-09-05 15:19
一、违反科学性放大其产品功效
违反科学性的放大其产品功效
有的厂家宣称:一般12V(10-14AH)的电池修复时间约为20-70分钟,17-22AH电池的修复时间约为30-100分钟。更有胆大的竟宣称:修复10AH的电池用10分钟,修复20AH的电池用20分钟。
有的宣称:对于极板硫化、软化的电池、单格微短路损坏或因充电鼓包(还能装进电池盒的)的电池修复率达90%以上(严重短路和开路电池的无法修复),旧电池不经筛选的修复率也可达80%。更有胆大者宣称:能使任何废旧电瓶起死回生;还有人宣称:经过修复,蓄电池不仅恢复了原标称容量,并且经过专业仪器分析蓄电池的内部构造甚至比新的还科学!
新蓄电池的生产和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无论号称多么先进的修复仪,都是对电池进行除硫,不具备其它特异功能,说什么能升温固化、修复极板软化,全是扯淡。蓄电池在修复时温度升高,如果没有其它外加升降温设备的帮助,温度不会升高,温度如升高,说明设备是大电流充电,只会损坏蓄电池。众所周知,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温度高会充鼓蓄电池。而好的修复仪在修复电池时温度不会升高。
至于正极板的软化,是因为正极板的活性物二氧化铅,在进行电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生成阿尔法二氧化铅和贝塔二氧化铅,这两种成份在正极板中类似于树枝与树叶的关系,阿尔法二氧化铅是枝,贝塔二氧化铅是叶,在放电过程中正极板的二氧化铅与电池中硫酸进行电化学反应形成硫酸铅,充电过程中又还原成二氧化铅,在还原过程中硫酸铅生成阿尔法二氧化铅和贝塔二氧化铅,随着贝塔二氧化铅的逐渐增多,极板软化现象形成。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只能进行熔化、分解成铅粉,生产出极板,再制造蓄电池。
二、扯大旗、做虎皮
①、奖牌、证书一大堆:什么国际金奖;全国十佳蓄电池修复仪;×视上榜品牌;××重点推广产品;中国××××××××中心、中国××××协会××××防伪系统双重监控防伪产品;中国××检验协会全程质量监控产品,中国××检验协会质量信誉保障产品;中国××产品质量保障中心重点推广单位;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等等等一些让人眼花缭乱,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所谓荣誉。
真实情况是:铅酸蓄电池修复做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企业根据其掌握的相关技术自行研制开发的设备,国家没有相关的产品标准,何来这奖那证之说,相关的国家有关部门,绝不会如些不负责任的把奖项发给没有国家标准的产品。只有类似于“全国牙防组”的所谓“中国××会(中心)”,为了经济利益与企业各取所需,大量颁发证书、奖牌。
②、技术力量雄厚:公司旗下会聚了一批来自著名高等学府的教授、专家、博士;由××大学和我公司专家团队历经多年研发;依托××大学及××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公司位于某著名学府或知名单位或高新技术园区内。
乍一看让人不得不认为其技术力量雄厚,其实,其中很多企业是在“傍大款”,把办公地点设在知名单位中,其“身价”立马倍增,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有意无意宣称本公司技术力量强也易让人相信。有家设在某著名学府中的,号称“×国技术,×大专利”的公司,客户购买了其设备修复电池后,把多余液体倒掉后,经过充放电检测,电池容量下降了,向其咨询时竞答复说:把活性物倒掉了。连活性物都不知为何物,其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铅酸蓄电池修复技术在国内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因受条件限制,设备还不具备脉冲功能,修复电池采用大电流充电、过充电、反复充放电、水疗法等方法来进行,这几种修复方法只能对轻微硫化的电池来进行修复,且效果不理想,并未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二、目前市面上主要的修复方式介绍
浅循环大电流充电法
对已硫化电池,采用大电流5h率以内电流,对电池充电至稍过充状态控制液温不超过40度为宜,然后放电30%,如此反复数次可减轻和消除硫化现象。
此法机理,用过充电析出气体对极板表面轻微硫化盐冲刷,使其脱附溶解并转化为活性物质。 此法特点,对于轻微硫化可明显修复。但对老电池不适用,因为在析出气体冲刷硫酸盐的同时也对正极板的活性物产生强烈冲刷,使活性物质变软甚至脱落。
化学修复法
对已硫化电池,倒掉原电解液,加入纯水与硫酸钠、硫酸钾、酒石酸等物质混合液,采取正常充放电几次,然后倒出纯水加入稍高密度酸液调整电池内酸液至标准液浓度,容量恢复至80%以上可认为修复成功。
此法机理,加入的这些硫酸盐配位掺杂剂,可与很多金属离子,包括硫化盐形成配位化合物。形成的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是不稳定的,不导电的硫化层将逐步溶解返回到溶液中,使极板硫化脱附溶解。
此法特点,修复效率和功效高于上一种修复方法,缺点太繁琐,在现实的工作生产中无法大范围运用。
脉冲修复
对于硫化电池,可用一些专用的脉冲修复仪对电池进行消除硫化。
此法机理,从固体物理上来讲,任何绝缘层在足够高的电压下都可以击穿。一旦绝缘层被击穿,就会由绝缘状态转变为导电状态。如果对电导差阻值大的硫酸盐层施加瞬间的高电压,就可以击穿大的硫酸铅结晶。如果这个高电压足够短,并且进行限流,在打穿硫化层的情形下,控制充电电流适当,就不会引起电池析气。电池析气量取决于电池的端电压以及充电电流的大小,如果脉冲宽度足够短,占空比够大,就可以在保证击穿粗大硫酸铅结晶的条件下,同时发生的微充电来不及形成析气,如果含有负脉冲去极化,就更能保证在击穿硫酸盐层时极板的气体析出,这样就实现了脉冲消除硫化。
从原子物理学来说,硫离子具有5个不同的能级状态,处于亚稳定能级状态的离子趋向于迁落到稳定的共价健能级存在。在稳定的共价键能级状态,硫以包含8个原子的环形分子形式存在,这8个原子的环形分子模式是一种稳定的组合,难以跃变和被打碎,电池的硫化现象就是这种稳定的能级。要打碎这些硫化层的结构,就要给环形分子提供一定的能量,促使外层原子加带的电子被激活到下一个高能带,使原子之间解除束缚。每一个特定的能级都有唯一的谐振频率,谐振频率以外的能量过高会使跃迁的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过低能量不足以使原子脱离原子团的束缚,这样脉冲修复仪在频率多次变换中只要有一次与硫化原子产生谐振,就能使硫化原子转化为溶解于电解液的自由离子,重新参与电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转换回活性物质。
此法特点,效果好操作方便,缺点效果来的比较缓慢,但是因为长期并联在电池正负极,能够完成充放电过程中全天候在线脱硫,达到有效抑制铅酸蓄电池硫化的作用,因此得到市场的大范围认可。
行业里对电池修复行业的负面反应
大容量铅酸蓄电池是基站电源的保障。在国内出现“电荒”的时候,后备电源的可靠性显得格外重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每周内停三供四的时间很多,甚至出现停四供三更加严重的局面。多数处于野外的基站,其供电是难以保证都是采用一、二类电源的,这样,电池的可靠性问题尤其严重。如何延长铅酸蓄电池的正常使用寿命,一直是业内人士探讨的主要问题,电池硫化现象可以通过合理的脱硫方式有效改善是符合科学性的,那为什么市场上会有很多全盘否定修护行业的声音呢:
⑴来源于电池生产销售企业,可想可知电池使用寿命变长,电池达需求量势必下降,特别是量大的电池生产销售企业,在德国更是如此,因为电池修复技术的进步打破了原有的电池行业生态平衡,电池修复行业甚至受到了电池行业协会的打压。
⑵近几年随着网上有关铅酸蓄电池修复技术的信息逐步丰富,有关铅酸蓄电池修复的厂家也越来越多,以前从事或未从事这一行业的,纷纷冲出江湖,混水摸鱼,越来越多市场上的脉冲修复装置参差不齐,很多修复仪的脉宽比、占空比、负脉冲设计得并不合理不能起到去硫化的作用,导致一些技术不过关的产品流露到市场上给消费者制造了负面的影响。